生态护林员名额被村干部亲属垄断,贫困户送礼竞争现象调查
近年来,我国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但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生态护林员名额被村干部亲属垄断,贫困户需送礼竞争的现象,这不仅影响了生态护林工作的正常开展,也损害了群众利益,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。
据了解,生态护林员是负责森林资源保护、火灾预防、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的基层林业工作者。然而,在一些地区,生态护林员的名额却成了村干部亲属的“香饽饽”。这些亲属凭借关系,无需经过公开选拔,就能轻松获得生态护林员岗位,而真正需要这份工作的贫困户却因为名额有限,不得不通过送礼等方式来竞争。
这种现象的出现,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村干部对权力的滥用,将生态护林员岗位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。另一方面,也与当地林业部门监管不力有关。一些地方林业部门在选拔生态护林员时,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,导致不公平现象发生。
对于贫困户来说,生态护林员岗位不仅是一份工作,更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。然而,由于名额被垄断,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去送礼、走后门,这不仅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,还让他们对公平正义产生了质疑。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有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:
1. 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,严肃查处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。对涉及生态护林员岗位的违纪违法行为,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,确保权力不被滥用。
2. 严格执行生态护林员选拔程序,确保选拔过程公开、公平、公正。选拔过程中,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,确保贫困户等弱势群体能够平等参与竞争。
3. 加大对林业部门的监管力度,对选拔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。对监管不力、失职渎职的林业部门负责人,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。
4. 加强对贫困户的关爱,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,增强就业竞争力。通过开展技能培训、提供就业信息等方式,帮助他们拓宽就业渠道,实现脱贫致富。
总之,生态护林员名额被村干部亲属垄断,贫困户需送礼竞争的现象,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,影响了生态护林工作的正常开展。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,采取有效措施,切实保障群众权益,推动生态护林工作取得更大成效。